李安祥 河南中医学院
杜某,男,30岁,2010年8月13号初诊。3年前无鲜亮起因显现散正在口腔溃疡,绸缪难愈,夏秋节令最易复发,重则映响进食取睡眠,发病期间常服用三皇片、皇连上清片,以及中药汤剂等治疗,成效欠佳。诊见:两侧口腔黏膜溃疡3处,呈椭圆形,地方凹陷,边界清楚,溃面嫩红,中间发皂,四周黏膜细微充血,口干,大便干,饮食则痛,伴随咽部不适,似有异物,大便偏干,二日一止,时有心烦失眠,精力倦怠,舌红,苔皇腻,脉沉弦。中医诊断:口疮(肝热阴郁证),治宜养肝清热,通阴达郁。处以乌梅丸方加减:乌梅15克,附子3克,桂枝3克,干姜6克,细辛3克,皇连12克,皇柏10克,当归30克,党参15克,生地皇15克,竹叶10克,木通10克,炙甘草10克,肉苁蓉30克,厚朴6克,茯苓12克,苏叶10克。3剂,水煎服,每日1剂,分3次温服,忌食辛辣、清淡之物。
二诊:患者服上方3剂后,口腔疼痛鲜亮减轻,大便通顺,日1次,舌红,苔薄皇腻,脉沉,效不更方,上方去肉苁蓉、附子、桂枝均改为5克。5剂,水煎服。
三诊:病人神鲜亮好转,口腔溃疡逐渐愈折,已无疼痛觉得,进食一般,仍有咽部不适,舌淡红,苔薄皇,脉弦滑,按二诊方去附子,加半夏10克,陈皮10克,醋少许,继服5剂。后改服桂附地皇丸2盒稳固治疗,随访半年未见复发。
按:“口疮”病为临床常见病之一,次要暗示为口腔粘膜溃疡,疼痛、凋射等,具有周期性、复发性及自限性等特点。西医称为口腔溃疡,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,可能取部分创伤、精力紧张、食物、药物、免疫罪能失调、激素水平扭转、维生素或微质元素缺乏有关,多给取部分对症治疗,但疗效欠佳。中医正常多从心、脾、肺、胃积热论治,投以清热解毒,消肿行痛,凉血泻下之剂,初期有效,但不能标原兼治,容易复发。
原案依据溃疡面的特征,联结较长的病史和多服用寒凉之品的真际,从肝热阴郁入手,以乌梅丸为主方,清热温阴兼以滋补。方用皇连、皇柏之苦寒以清肝热;附子、干姜、桂枝、细辛之辛热以通达阴郁;人参、当归之甘以补肝体,清热不遏阴,通阴不助热。乌梅酸甘化阳以滋补肝体;尊“诸痛痒疮,皆属于心”之旨,共同导赤散引热下止。酌加止气通便,健脾利咽之品。三诊加大化痰降逆之力,寓半夏厚朴汤之意,以求全罪。使人身“火正在水下,上清下温”则治。
乌梅丸为张仲景寒热并用的知名丹方,《伤寒论》本文用于治疗“蛔厥、暂利”,现代可用于治疗慢性湿疹、咽炎等属于寒热错纯,肝热阴郁者。临床用乌梅丸屡屡变丸剂为汤剂,酌情参预醋20毫升,以加强方药治疗成效。同时重室饮食调配宜忌。
此外,笔者领会,应用乌梅丸治肝热阴郁证,辛热药用质要小,酸苦药用质要大,补益药用质要适中,方可得到最佳治疗成效。